債券市場在2009年牛熊的轉換拐點當時市場非常迅速地轉換成10年期國債收益率呈V形走勢,通脹和貨幣政策的相對滯後牛熊拐點,主導因素是強有力的政策刺激帶來的預期快速複蘇的基本面。
首先,政府應對2007--次貸危機在2008年的負面影響,大幅放寬貨幣政策,央行降息超過200BP以上,存款准備金率2%,釋放出大量的流動性,加息的好處顯著較短的一端,大幅下降債券走出一波快速的牛市場。
但在12月之後,已經啟動的4萬億投資計劃已經開始發揮作用,一些經濟的領先/高頻率指標也開始改善。PMI指數觸底回落,發電量同比上升,信貸投放明顯超過預期,經濟好轉預期開始升溫,債券謹慎情緒開始顯現。
2009年初,改善經濟狀況更加清晰的趨勢。新的社會整合超過460萬億美元的四分之一,與2008年同期增加了近2萬億,固定資產投資,工業增加值等同步指標也有所改善相比,股價開始迅速上漲,使得賺錢效應是顯著優於債券,更多的流動性開始轉向A股市場,債券受到冷落。
通脹受順風順水的影響,在牛熊拐點仍然相對溫和的時候,直到2009年7月才觸底。因此,總的來說,在這次熊市中,通脹並不是什么影響。
貨幣政策在2009年1月債市出現拐點時,雖然沒有轉向緊縮的跡象,但也沒有進一步放松的動作,默不作聲。直到2009年6月,央行重啟一年期央票發行時,貨幣政策才開始發出緊縮信號,也正是從那時起,利率開始低升。
相關鏈接:
相關文章:
コメント